心理科普
『休(复)学门诊』新学期即将开学,孩子是复学,还是继续休学?来医院评估一下吧
寒假余额已不足,新学期开学提上日程,不少因抑郁、双相等心理疾病休学的儿童青少年,开始为复学做准备。然而,不少儿童青少年,面对即将到来的复学,内心是复杂矛盾的,不清楚自己能否顺利复学,家长们也因此非常焦虑。小何(化名)就是众多复学学生中的一员。
小何,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曾经因为情绪问题伴自伤行为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儿少心理科接受住院治疗,经过系统的治疗后,症状缓解。近日,在父母的陪伴下,小何来到我院『休(复)学门诊』复诊,准备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看诊过程中,小何表示复学前有畏难情绪。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休(复)学门诊』为帮助厌学、休学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康复后更好回归学校,提供一系列评估、诊断、康复、治疗等全面服务。
“我真的准备好上学了吗?”
“如果复学失败,那我该怎么办?”
“上学后成绩追不上那不是完了?”
“去到新的班级,交不到朋友,那我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小何的父母也为此十分担忧,“万一小何又不上学,以后该怎么办啊!”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情况有些拿不准,担心孩子能否顺利入学。尤其是那些上学期在学校遇到困难、上学不稳定或已经回家休息的孩子。
有的孩子是因为在学校老师、同学关系的压力逃避到家里;
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业的挫败,丧失信心而逃避到家里;
有的孩子是因为抑郁症状严重、上学困难回到家里休息;
还有的孩子是已经休学一年两年,面临复学的最终抉择。
系统全面的心理干预
儿童青少年因精神心理疾病而休学,有些人会认为:已经休学了,只要在家好好休息,出去旅游放松心态,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好起来,该复学时就能顺利复学。忽视系统全面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可能会给后续的疾病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埋下隐患。更有效的做法是:利用休学的时间积极接受规范的诊疗,保持规律、系统的心理干预,能及时评估情绪症状和调整治疗方案。
这有助于消除孩子和家长对疾病的羞耻感,提高孩子对疾病、对自己性格等正确的认识,学习缓解压力及提升社交能力的技巧,尽可能地消除症状,为复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判断是否达到复学标准
儿童青少年复学前应寻找专业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
-
一是拥有稳定的情绪和正常的心理状态;
-
二是不会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风险;
-
三是能配合规范治疗;
-
四是可以做到有规律的生活。
面对复学难题,父母可以怎么帮助孩子
①心理准备
1. 给予信心: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表达对他们的信任和信心,让孩子知道家长相信他们有能力适应学校生活。
2. 缓解压力: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复学可能带来的压力,告诉他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可以随时向家长、老师和同学求助。
3. 调整心态:家长自己也要调整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以免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
②沟通准备
1. 与学校沟通:提前与孩子的老师、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等进行沟通,介绍孩子的情况和目前的状态,共同商讨复学后的支持措施。
2. 与孩子沟通:和孩子一起讨论复学后的计划和期望,了解他们的担忧和需求,共同制定应对策略。
③生活准备
1. 规律作息:帮助孩子在复学前逐渐调整作息时间,使其与学校的作息时间相适应,保证充足睡眠。
2. 健康饮食:确保孩子有均衡的饮食,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抵抗力。
3. 学习环境:为孩子准备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整理好学习用品,让孩子能够顺利地投入学习。
④应急准备
1. 制定预案:和孩子一起制定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如遇到困难如何寻求帮助、情绪不好时可以采取哪些方法缓解等。
2. 关注变化:密切关注孩子复学后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学校和专业人士联系。
特别提醒
心理疾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即使孩子已经开始了康复过程并准备复学,他们的心理健康仍然可能相对脆弱。
家长切记一定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始终要记得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家长有过高的期待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感到无法承受,从而加重抑郁症状或导致复发。放低期待可以让孩子在适应过程中更加轻松自如,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
同时,家长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心理疾病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孩子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他们的学习兴趣、动力和自信心。
孩子复学后,家长一定要持续关注孩子情绪变化,按时带孩子进行复诊,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康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约“休(复)学”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