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在躁狂和抑郁中反复挣扎”,谁能接受这种无形的煎熬
“在躁狂和抑郁中反复挣扎”
时而躁狂,充满自信,精力充沛;时而抑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总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这就是双相情感障碍。然而,约6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
如何正确辨别双相情感障碍?
医案:双相情感障碍往往是从误诊开始
去年开始,小张心情变差,变得闷闷不乐、缺乏交流,对很多之前感兴趣的事情,兴趣不再,学习也变得不认真。还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哭泣,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差,很自卑,有自杀的想法,被家长发现后送至医院就诊。就诊后诊断为“抑郁症”,开始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但半年过去了小张抑郁情绪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脾气变得暴躁起来,出现摔东西、打人等冲动行为。
小张在父母的陪同下,预约来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看诊,经过坐诊专家与其父母的沟通了解到,小张曾有一段时间兴奋话多,说话夸大,情绪很高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父母虽注意到这些情况,但认为应该正常的,未加以重视。最终,经过病史、专项检查,及专家的详细问诊,诊断其应是“双相情感障碍”。
01、双相情感障碍极易误诊为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误诊非常多,尤其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它和抑郁症虽然都属于心境障碍,但在治疗原则上显著不同。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杀率高于抑郁症,如果按照抑郁症治疗,一是对抗抑郁药物有抵抗而让人感到难治;二是解除抑郁后,会导致转向躁狂,发病频率明显加快。从而发作频率越快,治疗难度越大,患者自杀风险越高。
02、自杀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最大威胁
大约25%-50%的人会在患病后的某个时间有自杀打算,如未经过规范治疗,有15%-19%的人最终会自杀。研究发现,在曾有自杀打算的患者中,10年内死于自杀的人达10%。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6-25岁的青少年大多数高中、大学生,血气方刚,本身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加上遭受双相情感障碍的折磨,常常会诱发自杀。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
☞ 它之所以被称为心境障碍,是因为它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和“情感”。
☞ 它之所以被称为“双相”障碍,是因为患者的心境在高峰与低谷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相比之下,重度抑郁患者的心境只沿着单极(低谷)发生波动。
03、在躁狂的“巅峰”状态
患者可能会体验到兴高采烈或欣快的心境(极度快乐或欣喜若狂)或急躁的心境(极度愤怒和敏感),对睡眠的需要降低,且对自身的能力抱有迷之自信;与此同时,奔逸的思维还会让患者更加健谈;患者就如坐在过山车中忽高忽低。当过山车在高处时,能够感受到高涨的情绪,涌动的思绪,世界加速前进,犹如飞翔在世界顶端,high到极致;
而当过山车在低处时,寂静又冗长的黑夜到来,感受到生活苦闷寂寥,悲观压得患者喘不过气,被困在痛苦的囚笼里,不知何时长夜会过去。躁狂停歇后,患者可能会逐渐螺旋式地陷入抑郁状态,也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跌入重度抑郁之中。
某些患者会从正在形成中的轻度抑郁的基础上步入重度抑郁,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感觉良好时突然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会变得极度压抑或极度沮丧、体重减轻、食欲减少、感到疲劳却难以入睡、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在沉思中构想自杀的计划等。躁狂或抑郁的发作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不同,大约有40%的患者并不会交替地体验到抑郁与躁狂,而是同时体验这两种心境。
所以,当一个人情绪波动来得过于剧烈甚至极端,没有缘由的情况下喜至“波峰”,沮丧到“波谷”;而且抑郁状持续14天以上,并且低落情绪不会因外界环境刺激而改变,又间隔性地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4天以上;并且这种过山车式情绪严重影响了工作、学习、生活就应该警惕“双相情感障碍”,需及时送医诊治。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病情复杂,但通过长期坚持的药物治疗便能控制症状,配合物理仪器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多管齐下,能极大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