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老人遭遇脑梗后行动受限,康复治疗1个月后恢复独立步行
患者陈伯(化名),今年73岁,因“反复心情差,易紧张、担心,伴步态不稳3年余”,家属将其送至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看诊。轮椅入院,治疗一个月从不能行走,活动受限,到乏力减轻,平地可独立步行。
案例回顾
据了解,陈伯患有高血压病2级(高危)40余年,2021年开始出现闷闷不乐,烦躁,做事兴趣减退,走路小碎步、慌张步态,走路担心摔跤,自行拄拐走路等症状。2024年6月份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检查发现有脑梗死,治疗一段时间后自行停药。
三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心情差,入睡困难,总是紧张、担心自己的身体,走路欠稳,小碎步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家属了解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在康复治疗领域有着较成熟的治疗体系和良好的口碑后,遂将陈伯送往医院进行治疗,门诊以“器质性精神综合征、脑梗死、高血压病2级(高危)”收入院,副主任医师罗爱民为其完善了相关检查。
定制针对性治疗方案
针对陈伯的具体情况,在副主任医师罗爱民的带领下,经过白云心理医院医疗团队全面评估后,为其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及康复目标,给予其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及康复理疗。
此外,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其体温、血压、心率等变化,并注意观察其思维、意识、感知、言语、行为、记忆等情况,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还进行了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给予患者信心和希望,同时从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科普如何预防并发症,加强血压监测、功能锻炼的监督与指导,预防跌倒等。
期间,陈伯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意愿高。在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左右,陈伯不能行走的状况得到改善,步行时身体较之前平衡,拄着拐杖缓慢起步后可自如行走。
经过治疗后,陈伯恢复独立步行。图|家属陪同陈伯(右一)在医院户外散步
脑梗死
脑梗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血管堵了,这种疾病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导致出现了软化或者是坏死的情况,严重时会引发猝死。据统计,每年因脑梗去世患者高达200万。脑梗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不断呈现年轻的趋势。康复是降低脑梗塞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减轻患者功能残疾、提高患者满意度、加速脑梗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
由于很多人对脑梗康复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以致很多脑梗患者最终留下行走不稳、偏瘫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积极、正确的康复治疗,能够让更多脑梗患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