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年轻女子患焦虑抑郁,永平街社会心理服务站入户走访,全程跟踪帮其解心病
为深入开展贴心服务工作,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做到对康复患者真实状况深入了解,真正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近日,永平街社会心理服务站组织医护人员,走进患者家中,开展对救助帮扶患者的回访工作。
暖!永平街社会心理服务站入户探访患者
2023年1月,来自汕头的小瑶(化名)精神疾病复发,永平街社会心理服务站得知情况后,立即联动医院,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经过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门诊专家黄镇顺主任的专业治疗,小瑶病情恢复良好。2023年1月15日,服务站工作人员对小瑶进行了上门回访。
社区医生与患者小瑶交流
受访患者小瑶对服务站的回访工作非常欢迎,她高兴地说:“我病情已经得到了好转,没想到你们又到家里来看我,这么关心我,太感谢你们了,非常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小瑶亲切地跟医生打着招呼,交谈中透露着精气神。
年轻女子因工作压力大被焦虑抑郁缠上
小瑶,今年22岁,一直在广州从事短视频剪辑工作,经常熬夜加班,在紧张的压力下精神状态也逐渐出现了异常。2021年10月,小瑶不仅仅出现失眠的症状,同时还伴随着难以感觉到快乐、情绪越来越低落、持续时间也长,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一开始她并没有当回事,觉得过段时间就好了。
但是,随之症状越来越严重,思维开始变得缓慢、迟钝、很容易就疲累、工作效率也变低了,姐姐看到她的状态,才猛然觉得问题的严重性。后经朋友推荐,小瑶在姐姐的陪同下来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并得到康复。
没有定期复诊,年初病情复发
但由于没有定期复诊,长期被心理问题困扰,小瑶再次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的症状,病情复发。“那段时间心里感到特别的焦虑,心里经常想一些没有发生的事,越想越严重,整天心慌慌的,也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很深的洞里,一直往下沉,甚至出现了不想活下去的念头!”
1月2日,坐在黄镇顺主任对面的小瑶回忆起发病时的感觉,仍然心有余悸。根据面诊和心理测查,小瑶被诊断患有“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黄镇顺主任结合中医和西医的优点,给予小瑶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并嘱咐需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
医生们给小瑶送上了春节慰问品,并祝愿她新年快乐,健康幸福。
社会心理服务站全程跟踪守护患者健康
回访当天,永平街社会心理服务站的江金苗医生、社区医院的陈炜杰和陈瑞贞医生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小瑶康复状况不错,精神状态稳定。
小瑶说,自己现在感觉很好,睡眠好了,胃口也好了能吃进饭去了,情绪很稳定。医生还询问了小瑶的用药情况,并对小瑶遇到的问题给予解决,对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叮嘱。
接下来,心理服务站持续跟进小瑶的情况,给予提供及时的帮助。
1月30日,刚过完春节的小瑶再次如约来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复诊,小瑶表示,感觉比之前好多了,不过睡眠还是有点问题,门诊专家黄镇顺主任给其开了相关药物,心理咨询师江金苗也为其进行了免费的心理测评。
1月30日,小瑶回院复诊,与黄镇顺主任交流
心理咨询师江金苗为患者进行免费心理测评
对比1月2日做的测评结果,这次复诊小瑶的情况已有所好转,不过医生建议仍需要继续遵医嘱治疗。
2月4日,小瑶再次来院接受心理治疗,随着治疗的开展,在心理咨询师刘宇翱的引导下,小瑶对自身情况的认识一步步加深剖析,慢慢正视自己的情况,对自我也有了新的认识。治疗结束时,小瑶表示自己会调整心态,积极乐观,配合治疗。
2月4日,心理咨询师为小瑶进行心理治疗
小瑶病情的逐步康复,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得益于“粤心安”永平街社会心理服务站的建设。据了解,为全面落实特殊人群救治救助政策措施,永平街社会心理服务站联合街道、公安、精防医生、村(社区)干部、社工和心理医生等组成关爱帮扶小组,强化治疗、随访、关爱、防护。
通过定期“入户回访”对辖区内精神疾病患者开展走访评估工作,真实地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现场解决患者在康复中遇到的问题,让患者及时得到医疗指导和咨询,真正做到服务贴心、治疗用心、回访温心。
同时还通过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评估筛查出一批焦虑症、抑郁症、有明显自杀倾向等重点人员,对他们开展持续性心理咨询,必要时及时转诊、配合药物治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转介、早治疗。
永平街社会心理服务站心理援助热线:020-2225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