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020-22252225
020-22252225
心理咨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

联系我们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

020-22252225

典型案例

女孩出国留学5年后患病厌学?原来与“自我同一性”有关!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21 发布时间:2023-02-04

    当前,在心理咨询室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来访者提到了‘厌学、抑郁、人际恐惧’等字眼,对此很多家长都百思不得其解。正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他们不正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年纪么?哪有什么不良情绪,哪有那么多矫情的问题?

    其实不然,青少年抑郁正呈上升趋势,是孩子们致病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一项针对中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中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3.7%-54.4%,其中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9.68%,城市地区低于农村或城郊地区。

    孩子们的问题千奇百怪,但无外乎是早年父母的忽视,学生时代的校园欺凌,以及学业压力较大希望落空等等原因造成的。
 


    小依(化名),女,16岁。日前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现处于抑郁状态。表现为不愿上学,反复情绪不稳,烦躁,生活懒散八年,言行冲动两月。经过一个月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师黎仕达分析导致小依患病的主要原因是:

1、溺爱的教养方式

    小依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家人对其要求言听计从,事事迁就。孩子7岁出国五年后回国上学,出现严重的不适应。孩子一遇到困难便要求转学,父母极力满足小依的要求三年内给她先后转了8所中英文贵族学校,没有一个能坚持读下去。

    心理分析:小依父母教养方式的主要类型是溺爱型。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孩子放到特殊的地位,一切服从、服务于孩子,不适当地满足孩子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处处迁就,事事代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往往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自傲或自卑,能力低下,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当孩子长大后面临迥然不同的社会竞争时,则会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
 


2、中西文化冲突(根源)

    小依在国内出生,7岁到美国上小学五年,后回国上学,不适应,屡次换学校,三年内先后换了8所中英文贵族学校,仍不适应。表现为休学在家,不上课,日夜颠倒,作息极其不规律。

    小依说“在国外学校三点半放学,国内五点半才放学,还要上晚自习,又累又难受,一点自由也没有。”

    “国外上课氛围很轻松,作业也不多,主要是讨论为主,完成一些课题或论文就可以了,但是在国内要连续上好多天的课,作业又多,老师又死板,很无聊。”

    “国内面包不好吃,人多,空气污浊,环境污染严重,脏死了,特别不喜欢。”

    “我真的很想回美国读书……”

    但据了解,孩子到了国外也是有不适应的状况,包括不能坚持上课,在宿舍睡觉,不服从寄养家庭的管理,家人无奈又把小依给接回了国。

    心理分析:小依7岁以前在国内生活,接受国内的文化教育,7岁以后随父母到美国生活了五年,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12岁回国,重新接受国内文化教育。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

    ⑴婴儿期(0~1.5岁)⑵儿童期(1.5~3岁)⑶学龄初期(3~5岁)⑷学龄期(6~12岁)⑸青春期(12~18岁)⑹成年早期(18~25岁)。
 


    我们看到,小依0到7岁即学龄期以前是在国内生活的,包含了婴儿期、儿童期以及学龄初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对应的发展任务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以及“主动性对内疚感”。

    在这三个阶段,小依的人格素质形成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小依7岁到12岁在美国生活,即学龄期关键期接受的是美国文化教育。这一阶段发展任务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如果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

    学校是培养儿童将来就业及顺应他们文化的场所。因为在大多数文化中,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生存要求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工作能力,所以社交技巧是学校传授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儿童没有形成这种勤奋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引起他们对成为社会有用成员的能力丧失信心的自卑感。

    在这一阶段,从小依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无能感与自卑感,这样小依在青春期处理“同一性发展任务”时极有可能形成一种“消极的同一性”。小依恰恰在这一阶段其大部分精力用于处理文化环境的适应上,而在人格发展任务上没有能够很好的处理。
 


    12到18岁是青春期,小依12岁回国,也就是其青春期的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要在国内发展。原本刚刚适应美国文化的小依,又要再次面临文化的转变与冲突。重新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适应环境,再次表现出极度不适应,自我混乱,情绪极端不稳定。

    如果“自我同一性”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不确定性或说是无归属感、为人冷淡冷漠、缺乏关爱的意识。如果年轻人不以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那他们就会以角色混乱或者也许会以消极的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角色混乱是以不能选择生活角色为特征。

    前面四个阶段为儿童提供了形成“同一性”的“材料”。在这个阶段,个人必须同化这些材料。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童年期的结束与成年期的开始。从这时起,生活是对自我同一性的彻底表现。既然个人“知道他或她是什么人”,生活的任务就是引导“那个人”完满地渡过人生的其余阶段。

    正因为小依的前四个阶段由于文化变迁损耗的能量过大,导致前四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好,自我同一性“资料”准备不足,也是小依青春期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