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医院动态
心依然,梦不远 | 第三届广州白云心理健康节暨青少年心理健康交流会圆满落幕!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98 发布时间:2019-04-30
4月28日,随着最后一个心理工作坊的结束,为期两天的第三届中国广州白云心理健康节暨青少年心理健康交流会也圆满地划上了句号。虽然美好的时光非常短暂,但心理健康事业发展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止。
此次健康节的心理工作坊,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心理专家教授,他们齐聚白云,让广大心理学从业者、爱好者、家长和老师与心理学大咖有一次 “促膝长谈”的机会。而本次围绕着“牵手未来,共同成长”的主题工作坊也广受大家的热捧,在首次推出报名期间,报名人数就连续暴增,大家参与热情高涨,几乎场场爆满。
心理工作坊不仅仅针对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而是作为一种能有效影响个人心理变化的心理咨询方法,日益成为追求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人们的心灵SPA。心理工作坊不只是上课、讲座,而是将互动与主题相结合,让你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提升。心理工作坊随着心理健康、身心生活质量的提高,日益被现代人所重视,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深入人心的精神生活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专家大咖为我们呈现主题丰富多样的工作坊课程内容。
《催眠方法在心理调治中的实际应用》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催眠治疗首席专家杨宇平结合催眠的本质和三代催眠的典型技术向我们讲解了催眠方法在心理调治中的实际应用:
催眠,就是在强烈目标动机指向下,意识所处于的高度专注或贯注状态,可中断原有定势、习惯及当下其他事件和心理因素的制约,并形成意识无需或不能干预人的感知而深入内心和潜意识之中的状态,因此潜意识能够自由、深入、广泛地探索和支配的自动化运作的持续过程,从而产生及保持新的体验和心理、身体、行为的链接,重构出新的定势或习惯。
所以,催眠不等于睡眠;催眠不等于完全没有了意识,完全受别人支配;催眠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
随后杨宇平教授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催眠及其治疗的三代形态,大致按三个时代的三种取向形式:
第一代:传统的催眠形态(权威主义)
第二代:现代艾瑞克森所开创的催眠形态(自然主义)
第三代:埃尔克森之后当代,生生不息催眠流派、认知催眠流派
最后,杨宇平教授对此次课程进行了总结:
催眠就是使人进入贯注的心理意识状态,从而形成稳定深入、体验性的发挥潜意识作用,促进改变和重建定势习惯的方法。导入催眠和在催眠状态下进行调整治疗,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定的方式。催眠是可学、可用的调整治疗的有效方法。不仅催眠师,而且也可以是其他取向、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都可以针对来访者的不同情况结合起来使用的方式方法。
《Behavioral Traits Infants and children》(婴儿和儿童的行为特征)
对于任何一位父母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教养好孩子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行为特征。因此,加纳心理学博士伊洛克(Enoch)在本次工作坊中向大家讲授课程:《婴儿和儿童的行为特征》。
伊洛克博士告诉我们,行为就是一种沟通,行为是由关系所塑造和理解的;而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行为的成因,即使是同一种行为,每一次也是不一样的。为此,我们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另外,伊洛克博士还详细地介绍了孩子的依恋行为、情绪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问题行为、情感发展等问题,并总结了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要点,他指出,首先父母应该认真听孩子说话,并及时回应孩子所说的话,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同时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不要以“大人”自居。
《依恋理论在治疗中的应用》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精神分析首席专家郁辉辉介绍到:依恋关系的类型与个体性格的形成密切关联,因此,婴儿早期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
当我们与我们治疗的儿童的父母一起工作时,我们经常直接对真实的依恋关系、尤其是父母理解孩子的情感生活及为之赋予意义的能力进行工作。这经常涉及对父母的孩子表象的直接工作;即我们通过工作来改变、调和、扩展或置于背景中考虑父母关于孩子的表象、生物节律、情绪、意图、欲望。以直接的方式指出这些表象,使得父母能更加自由和敏感地回应儿童,使得儿童增加将父母看做存在的、心智化的、安全的基地的经验。
近年来对于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的疗效研究显示,治疗师和咨客间的人际关系对于治疗的效果是最本质的重要因素。我们确实能够观察到,由母婴间发展而来的基本依恋通过治疗情境下发展的移情而被重现。我们假设通过与治疗师间新的体验,咨客心中包括内部工作模型在内的依恋行为能够被修饰。聚焦于依恋问题使得我们能够丰富治疗的可能性,而依恋的概念能够极大得被应用于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中。
《非暴力沟通与咨询技巧在学校家庭中的应用》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临床心理师黎仕达通过专业的理论、丰富的案例、有趣的小实验、问答互动及心理放松游戏等多种形式,介绍了“什么叫有效沟通”、“了解治愈因子”两部分内容。
讲座伊始,一个折纸的小游戏便让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学员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能相互交流,按照黎医生的指令每次对折纸张后撕去一个角。游戏结束时在场的所有学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最后纸的形状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缺少沟通的媒介——语言的交流,引起信息沟通不对称,导致大家对同一指令产生不同的理解,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可见,沟通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黎医生指出,沟通具有漏斗效应,我们往往只能表达出心中所想的80%,而对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所付诸的行动仅有20%。
紧接着,黎医生通过具体事例指出正确的做法应该有四步:
第一、观察、客观描述行为,不评价;
第二、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批评;
第三、说说自己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第四、请求他人的帮助。
随后,黎医生通过讲解让在场学员了解了治愈的因子——同理心。黎医生指出作为施教者,既要学会爱自己,更要学会爱他人,而爱他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同理心,就是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教学的目的。
《CBT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
由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主席张宁家中有急事,因此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执行院长肖磊为张宁主席代授课程《CBT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
从2008年起,在我国已举办过5届的CBT年会,同时在北京、成都、上海、南京等多地有了CBT的培训基地,还有一批志同道合、训练充分且愿意推广、发展CBT的同道中人。然而CBT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CBT的知晓、认可度及影响力不够;
大众对CBT存在误解;
CBT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却存在很大问题 ;
缺乏系统培训,技术、理论运用不够细致、不够规范;
CT、BT的侧重CT、BT、 CbT、cBT;
因此,张宁主席对CBT在中国未来发展有着以下几点期许:
①提高知晓度:科普、学术会议发声、研究、开发领导,鼓励成为眼球人物
②著书及译书
③推动中国化CBT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④培训:鼓励各自培训,有条件整合培训
⑤把CBT的培训纳入精神科医生培养中的常规内容
⑥组织:协调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
强迫症的CBT案例督导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本次南方医科大学严金海教授就进行了一例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的督导,被督导者是我院心理科吴健星医生。吴健星医生对患有强迫症的男孩潘某的个人成长史、家庭情况、精神病史以及四次的心理咨询的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并向严金海教授提出相关治疗问题。
严金海教授对本案例深入分析,就咨询的问题和案例进行讲解和技术指导,并设置情景,让学员们模拟咨询过程,对咨询过程中使用的理论、技术、目标与方案的商定进行全程指引,让在座的学员们收获满满。
为期两天的心理工作坊涵盖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提升从业者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主题,希望通过本届健康节的举办,能提升咨询师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服务能力和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为家长、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同时,我院也会为推动心理学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做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作出新的努力。
此次健康节的心理工作坊,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心理专家教授,他们齐聚白云,让广大心理学从业者、爱好者、家长和老师与心理学大咖有一次 “促膝长谈”的机会。而本次围绕着“牵手未来,共同成长”的主题工作坊也广受大家的热捧,在首次推出报名期间,报名人数就连续暴增,大家参与热情高涨,几乎场场爆满。
心理工作坊不仅仅针对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而是作为一种能有效影响个人心理变化的心理咨询方法,日益成为追求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人们的心灵SPA。心理工作坊不只是上课、讲座,而是将互动与主题相结合,让你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提升。心理工作坊随着心理健康、身心生活质量的提高,日益被现代人所重视,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深入人心的精神生活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专家大咖为我们呈现主题丰富多样的工作坊课程内容。
《催眠方法在心理调治中的实际应用》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催眠治疗首席专家杨宇平结合催眠的本质和三代催眠的典型技术向我们讲解了催眠方法在心理调治中的实际应用:
催眠,就是在强烈目标动机指向下,意识所处于的高度专注或贯注状态,可中断原有定势、习惯及当下其他事件和心理因素的制约,并形成意识无需或不能干预人的感知而深入内心和潜意识之中的状态,因此潜意识能够自由、深入、广泛地探索和支配的自动化运作的持续过程,从而产生及保持新的体验和心理、身体、行为的链接,重构出新的定势或习惯。
所以,催眠不等于睡眠;催眠不等于完全没有了意识,完全受别人支配;催眠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
随后杨宇平教授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催眠及其治疗的三代形态,大致按三个时代的三种取向形式:
第一代:传统的催眠形态(权威主义)
第二代:现代艾瑞克森所开创的催眠形态(自然主义)
第三代:埃尔克森之后当代,生生不息催眠流派、认知催眠流派
最后,杨宇平教授对此次课程进行了总结:
催眠就是使人进入贯注的心理意识状态,从而形成稳定深入、体验性的发挥潜意识作用,促进改变和重建定势习惯的方法。导入催眠和在催眠状态下进行调整治疗,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定的方式。催眠是可学、可用的调整治疗的有效方法。不仅催眠师,而且也可以是其他取向、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都可以针对来访者的不同情况结合起来使用的方式方法。
《Behavioral Traits Infants and children》(婴儿和儿童的行为特征)
对于任何一位父母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教养好孩子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行为特征。因此,加纳心理学博士伊洛克(Enoch)在本次工作坊中向大家讲授课程:《婴儿和儿童的行为特征》。
伊洛克博士告诉我们,行为就是一种沟通,行为是由关系所塑造和理解的;而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行为的成因,即使是同一种行为,每一次也是不一样的。为此,我们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
另外,伊洛克博士还详细地介绍了孩子的依恋行为、情绪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问题行为、情感发展等问题,并总结了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要点,他指出,首先父母应该认真听孩子说话,并及时回应孩子所说的话,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同时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不要以“大人”自居。
《依恋理论在治疗中的应用》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精神分析首席专家郁辉辉介绍到:依恋关系的类型与个体性格的形成密切关联,因此,婴儿早期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
当我们与我们治疗的儿童的父母一起工作时,我们经常直接对真实的依恋关系、尤其是父母理解孩子的情感生活及为之赋予意义的能力进行工作。这经常涉及对父母的孩子表象的直接工作;即我们通过工作来改变、调和、扩展或置于背景中考虑父母关于孩子的表象、生物节律、情绪、意图、欲望。以直接的方式指出这些表象,使得父母能更加自由和敏感地回应儿童,使得儿童增加将父母看做存在的、心智化的、安全的基地的经验。
近年来对于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的疗效研究显示,治疗师和咨客间的人际关系对于治疗的效果是最本质的重要因素。我们确实能够观察到,由母婴间发展而来的基本依恋通过治疗情境下发展的移情而被重现。我们假设通过与治疗师间新的体验,咨客心中包括内部工作模型在内的依恋行为能够被修饰。聚焦于依恋问题使得我们能够丰富治疗的可能性,而依恋的概念能够极大得被应用于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中。
《非暴力沟通与咨询技巧在学校家庭中的应用》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临床心理师黎仕达通过专业的理论、丰富的案例、有趣的小实验、问答互动及心理放松游戏等多种形式,介绍了“什么叫有效沟通”、“了解治愈因子”两部分内容。
讲座伊始,一个折纸的小游戏便让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学员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能相互交流,按照黎医生的指令每次对折纸张后撕去一个角。游戏结束时在场的所有学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最后纸的形状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缺少沟通的媒介——语言的交流,引起信息沟通不对称,导致大家对同一指令产生不同的理解,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可见,沟通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黎医生指出,沟通具有漏斗效应,我们往往只能表达出心中所想的80%,而对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所付诸的行动仅有20%。
紧接着,黎医生通过具体事例指出正确的做法应该有四步:
第一、观察、客观描述行为,不评价;
第二、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批评;
第三、说说自己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第四、请求他人的帮助。
随后,黎医生通过讲解让在场学员了解了治愈的因子——同理心。黎医生指出作为施教者,既要学会爱自己,更要学会爱他人,而爱他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同理心,就是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教学的目的。
《CBT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
由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主席张宁家中有急事,因此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执行院长肖磊为张宁主席代授课程《CBT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
从2008年起,在我国已举办过5届的CBT年会,同时在北京、成都、上海、南京等多地有了CBT的培训基地,还有一批志同道合、训练充分且愿意推广、发展CBT的同道中人。然而CBT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CBT的知晓、认可度及影响力不够;
大众对CBT存在误解;
CBT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却存在很大问题 ;
缺乏系统培训,技术、理论运用不够细致、不够规范;
CT、BT的侧重CT、BT、 CbT、cBT;
因此,张宁主席对CBT在中国未来发展有着以下几点期许:
①提高知晓度:科普、学术会议发声、研究、开发领导,鼓励成为眼球人物
②著书及译书
③推动中国化CBT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④培训:鼓励各自培训,有条件整合培训
⑤把CBT的培训纳入精神科医生培养中的常规内容
⑥组织:协调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
强迫症的CBT案例督导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本次南方医科大学严金海教授就进行了一例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的督导,被督导者是我院心理科吴健星医生。吴健星医生对患有强迫症的男孩潘某的个人成长史、家庭情况、精神病史以及四次的心理咨询的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并向严金海教授提出相关治疗问题。
严金海教授对本案例深入分析,就咨询的问题和案例进行讲解和技术指导,并设置情景,让学员们模拟咨询过程,对咨询过程中使用的理论、技术、目标与方案的商定进行全程指引,让在座的学员们收获满满。
为期两天的心理工作坊涵盖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提升从业者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主题,希望通过本届健康节的举办,能提升咨询师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服务能力和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为家长、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同时,我院也会为推动心理学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做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作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