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被病耻感挟持的抑郁患者:“我做不到开口对医生说我病了”
在网上测试过自己有抑郁症的倾向后,22岁的小婧(化名)迟迟不敢去医院就诊,她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顾忌:
“大家知道我去精神科就诊会觉得我有精神病,会远离我吧”
“父母知道了会担心,也会觉得“丢人”吧”
“如果真的抑郁了,会不会这辈子就完蛋了”
内心纠结挣扎的小婧,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去就医,她觉得自己扛一扛就会好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源源不断的痛苦......
失眠和健忘充斥着我的生活,我觉得自己好像失忆了,永远记不清昨天发生了什么,上午做过的事下午就忘。
晚上躺在床上无论怎样都睡不着,头痛的快要爆炸了,为了缓解难受,我频繁地刷短视频、看恐怖片,想让自己保持清醒,难受厉害的时候我会用小刀去划手腕,现在手腕上全是痕迹。
我本以为自己能扛过去,但是还是失败了,太痛苦了,我该怎么办?”像小婧这样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却不敢就医的不在少数,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顾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病耻感
就像我们经常对患者所说的:
大家通常不会因感冒而觉得自责、羞耻。但提起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这些精神疾病,隐瞒、自责、羞耻、抗拒却如影随形。
大多父母时常会说:“我家的孩子怎么可能抑郁?却从来不会说: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感冒?”
很多患了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孩子,还有他们的家长,都不愿被亲戚朋友知道病情,甚至看病都偷偷摸摸的。他们很担心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担心被歧视,这就是病耻感。
其实,患者和家属有这样的病耻感,完全可以理解。但严重的病耻感不但不利于康复,甚至会加重病情!
01、病耻感的危害有多大?
◎问题的隐瞒,错过就医最佳时间;
◎亲友越劝说,越拒绝就医;
◎排斥服用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对复诊抗拒,导致疾病复发。
所以,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耻感”。这些歧视、偏见与污名,都会阻碍我们直面问题,使我们被伤害得更久。
02、如何面对病耻感?
面对疾病,抑郁症患者和家属都需要真诚接纳和合理求助。
第一步:接受自己的病耻感。
我们要接受自己有病耻感这个事实,不要认为病耻感是坏的,试图和它共处。
病耻感是普遍的,因为疾病本身就是普遍的。
我们一直在和疾病共生,小到感冒、发烧,大到肿瘤、瘟疫,以及发病率日益升高的慢性疾病……可以说,带病生存,已成了现代人的基本生存状态。
生病不是你的错,只是在提醒你,该注意身体了!
第二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建议抑郁症患者可以在适度安全的范围里,将自己的情况告知一些朋友或者亲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与疾病共生的同时,也试着与我们的“感受”共生。
在心理疾病康复的路上,不要将自己“异化”,有“病耻感”也不必自我纠结。要相信,我们所有的情绪和感受都能被包容、被关爱,而不是陷入耻辱感。
第三步:寻求专业的帮助与治疗。
当确诊抑郁症,应鼓励抑郁症患者到医院的精神心理专科接受系统的治疗,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药物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若抑郁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大脑会发生器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让你无法自我调节,所以及早就诊,及早治疗,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