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79岁!进修班最年长的学员:活到老,学到老!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31 发布时间:2022-07-04
郭沈昌教授说:医师这一行要一直学习,干到老学到老,这样子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能够为病人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近期,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第十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临床进修班》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专题培训系列课程相继开课。
6月29日,在绘画艺术治疗课堂上的众多学员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位79岁的高龄学员,他认真做着笔记,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可爱可敬!
除了学员身份以外,他还是一名坚守一线为患者治病防病的医务工作者,他就是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儿少心理科的主任医师郭沈昌教授。
已经退休近20年的他,如今依然坚持工作、坚持学习,接收新知识,充实自己。
在第十期进修班系列课-「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专题培训」中,郭教授对绘画艺术治疗尤为感兴趣,这也是他日常诊疗中,常会用到的分析和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他为患者下诊断、开处方、提供住院治疗,也从心理治疗师的角度,通过绘画了解来访者的创伤,帮助他们分析和理解自己的动机与人格。
在采访中,郭沈昌教授表示关于绘画艺术治疗的课程,其实“种草”已久,并表示此次课程的带教老师讲得非常系统,进一步加强了对绘画艺术治疗的运用。
绘画艺术是一种神奇的语言,是一种无言的交流。你知道吗?绘画艺术也是一种治疗。
在儿少心理科的诊室里留存这一叠厚厚的患者留下的画作,郭沈昌教授几乎每次给儿少病人看诊时都会让他们画一幅画,然后进行分析,给家属讲解病情。
郭教授说:“有些患者不肯说话,叫他画画才能画,患者有些东西不好意思说,通过画画才能把内心的忧虑反映出来,我们才能发现他的心理状况。”
绘画艺术治疗是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儿少心理科开展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以画笔和画纸为载体,通过自由的书写与涂画,能够让组员更自在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通过互相遵守保密的设置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去分享和表达,组员之间互相倾听与支持,能够促成组员之间思想和感受的交流,达到每位患者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引入绘画治疗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患者参与的积极性。有效缓解住院患者的压力和不良情绪,打破内心的防御,促进自我的成长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图1、2、3、4、5是儿少患者在刚入院时画的内心写照,郭沈昌教授会通过绘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
“画面占不到整张纸的九分之一,画面非常小,线条也很弱很浅,说明是一名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这个病人是严重的抑郁症病人,他不讲话,不好交流,我们叫他画画就能看出他的心理,经过分析就可以了解他的心理状况。”
“画面超过了整张纸的三分之二,也是不正常,这位患儿是个重组的家庭,父亲早年去世,后来母亲改嫁,情绪上有些问题。”郭教授继续分析说:“首先我们看画的大小,然后再来看他画的东西,画的东西一般是房树人,比如它的树干较粗,说明他的支持力比较好,树干上还有水果;此外还要看画的颜色,这幅画有云、彩虹、太阳,色彩搭配也较好,颜色多说明他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我们诊断是一名轻躁狂患者。”
“图3的作者是一名情绪障碍患者,画中有房、树、人,但是他画的这个人有两个翅膀,他跳下来不会死,从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是否是抑郁症,真正抑郁症的患者会画一个人跳下来,或者掉到树上,而这名患者是情绪障碍,情绪不好,他就让自己“飞一下”,感觉会舒服一些。”
“画中的人很小,在房子里面,只有一点点,房子都是封起来的,画旁边写着几个字‘人不出来,在里面好,不想出了。’这个人就是封闭的。”
“这副画看出来房、树、人不成比例,这些一般正常人不会画出来,这名患者是精神发育迟滞,表现的有点乱。通过绘画我们就可以了解他的情况,有些时候他讲不出来,而通过绘画表达出来,一定程度可以让他发泄情绪,这对疾病诊断和治疗都有好处。”
郭教授表示,当前儿童情绪障碍患者很多:不想上学,跟同学关系不好,甚至还有划手自残……
这些都是情绪问题,而通过绘画艺术治疗,不仅让患者在此过程中释放情绪,还可以在医生的引导下,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让患者自己理解,慢慢地改变,最终达到改善心理、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促进沟通、改善人际关系的疗效。
“除了绘画艺术治疗,儿少心理科还会根据不同病种的患者开展儿童游戏治疗、沙盘治疗,有些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需要做感统训练和注意力训练,通过各种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康复治疗。”郭沈昌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