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
【南方都市报】60天与游戏绝缘 能治好孩子的游戏瘾吗?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140 发布时间:2019-09-16
戒游戏瘾的青少年正盯着投影仪投放出的一段视频看。
在一间布置得像教室的房间里,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正盯着投影幕上的一段视频看。这些青少年在这家位于白云区的一家心理医院接受从脱瘾期、康复期到回归期的共60天全封闭式治疗,以期戒掉游戏瘾。他们被收缴了手机,与游戏彻底绝缘。
5月31日这一天,医院特地为其中三个青少年举办出院仪式。14岁的小坤说自己是被举报进来的,但他在出院仪式感谢医生护士对他的治疗,并认为自己已有了改变,至少脾气平和了,不再像之前那样“怼天怼地怼人”。
今年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了最新一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其中“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作为精神与行为疾病被归类为“由成瘾性行为导致的障碍”。一时之间,“游戏成瘾是病”的说法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
专家指出,游戏成瘾只是通俗说法,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游戏障碍”。虽然ICD-11已经发布,但是目前国内针对游戏障碍开设的治疗科室可以说相对罕见。目前,广州这家心理医院正在进行收治“游戏成瘾”青少年的实践。这些青少年大多数是被家长送进医院,要经历长达两个月的入院封闭式治疗。
游戏成瘾真的可以治疗吗?在游戏障碍列入疾病后,它的积极意义是否大于网瘾学校抬头产生的负面效应?这些问题都需要实践去解答。
因游戏成瘾而被家人送入医院
在一间布置得像教室的房间里,排列了两排共八张桌子,每张桌子都坐了人,基本全是青少年。一张张脸稚气未脱,正盯着投影仪投放出的一段视频看。
视频的背景声是一首名为《WeCan"t Stop》的外国流行歌曲,有一句歌词是“We can live how we want”。但是,至少在这两个月里,这些青少年可没法像这句歌词说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生活。
他们绝大多数是来戒游戏瘾的。
5月31日这一天,医院特地为其中三个青少年举办出院仪式。三人在这家位于广州白云区的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住了两个月,接受了从脱瘾期、康复期到回归期的共60天全封闭式治疗。这60天里,他们被收缴了手机,与游戏彻底绝缘。每天,他们要按照固定时间表规律生活:早上7时起床,其间接受治疗和参加体能训练,晚上10时30分洗漱就寝。
因游戏成瘾而被家人送入医院,曾让他们始料不及。
玩着“吃鸡”进医院,被没收手机
小坤(化名)今年14岁,来自广东佛山,是一名初二学生。他从小学起就开始玩游戏,上了初中后变本加厉,一被收走手机就会向父母大发脾气。在多次寻求心理治疗无果后,他被父母送入了医院。出院仪式上,他说自己是被举报进来的,导致“自己平白无故地被锁在这里”,惹得哄堂大笑。不过,小坤却在出院仪式的环节感谢医生护士对他的治疗,并认为自己已有了改变,至少脾气平和了,不再像之前那样“怼天怼地怼人”。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在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此处可算是城市远郊,与繁华都市的气象相比,这里有些荒凉。这家专科民营医院名声并不响亮,不过医院在今年3月18日试运行了青少年成瘾行为科后,却有不少外地家长前来求医问诊。
在00后群体中,游戏成瘾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让家长担忧的现象。
在读小学时,小坤(化名)就已接触到了游戏。“我爸带我玩的。”他认为是他爸爸把他带进游戏世界里的。“我爸以前周末在家里的时候天天拿电脑玩游戏,一回家就玩,到了凌晨就叼着根烟,一困就抽烟,玩到凌晨4点才睡觉。”
“从刚开始玩小游戏,发展到各种游戏都玩。”上了初中后,小坤把父母的手机下满了游戏,开始“一天到晚都停不下来”。
上学偷带手机,在书桌下划弄屏幕。周末不用读书,一起床就沉迷到游戏里去。一日三餐时,干脆边吃边玩,通宵达旦。
他发现,身边的同学也在玩游戏,他们用父母的身份证绑定,轻易避开了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限制。
小坤的父母曾试过把手机抢走。他会急得直跺脚,一哭二闹。把手机藏在抽屉,他就去翻箱倒柜地找。后来干脆锁在保险柜,他就找压力钳剪开。这么玩游戏下来,成绩从最初的马马虎虎一直往下掉,到后来已是班级倒数。
小坤暴躁的反应,让父母相信儿子已是游戏成瘾。来医院前,他们已多番寻找过私人心理治疗,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到医院寻求治疗。
“不能两头不到岸。”小坤的爸爸林宏(化名)说,他们下了很大的决心,让医院开“网瘾证明书”,向学校申请休学两个月。
于是,小坤被送进了医院。入院那天,他一路玩着“吃鸡”(一款枪击游戏),直到在医院手机被收走。那一刻,他感觉脑袋要炸开了。
游戏成瘾是一种病?
游戏成瘾是一种病吗?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十一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 D - 11),“游戏障碍”(gam ingdisorder)被归类为“由成瘾性行为导致的障碍”。一时之间,“游戏成瘾是病,得治”的话题被炒作得街知巷闻。
等到话题冷却,今年5月25日,世卫组织审议通过了IC D - 11,决议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游戏成瘾是疾病”再次重回公众焦点。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游戏障碍”指一种游戏行为模式,其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
今年3月18日,这家医院成立了“青少年成瘾行为科”。从3月20日收治第一个青少年开始,如今,该科室已经收治了17个青少年。这些青少年中,最小9岁,最大27岁,大部分是未成年男生。
目前,即使世卫组织已发布最新一版标准,国内针对游戏障碍而设置的治疗科室仍然非常罕见。叶坚认为,该院这一科室的开设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
这些青少年,让他印象深刻的共同特征是几乎脊柱都有问题,让立正都站不直。他们大部分是被家属带来治疗,很少是自愿的。不自愿的在刚开始戒断游戏时会有躁狂的反应。一个已经成年的年轻人在手机被收掉后,“门乱踹,往你身上吐口水”。只有度过戒断期,才能平静下来。
对于成人被家属强迫送进医院,有人认为有伦理矛盾。不过,叶坚认为在游戏障碍被列入疾病诊断标准后,并不存在伦理问题。
两个月能戒掉游戏瘾?
收治进来的青少年要经过三期每期各20天的治疗。“最早期是脱瘾期,主要以稳定情绪、提升内在治疗动机为主;接下来是康复期,心理治疗为主,有团体和个体治疗,解决个人网络成瘾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回归期是做家庭治疗,修复家庭关系,做内观治疗,让其怀着感恩之心去生活。”叶坚介绍。
在整个治疗阶段中,除了心理治疗,医护会根据评估的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物反馈。不过,叶坚称,药物治疗一般是针对有“共病”(如强迫症、抑郁症)的患者,他们会在征得家长同意,并根据青少年用药标准进行用药。
目前,国际上没有对于针对游戏障碍的公认的确切有效的方法和药物。“虽然刚刚才把(游戏障碍)看成一种病,但是对于成瘾(治疗)来说,已经很早就开始了。”叶坚称,游戏障碍脱离不了成瘾范畴,而他们这套方法也是移植成瘾治疗的经验,再做修改。
在过往报道中,军训是网瘾学校的常规项目,并饱受诟病。对此,叶坚称,他认为军训要改,但是也要加入必要的体能训练。因此,目前该科室除了心理医生3个,临床医生1个,护士9个外,还有一个体能康复师,青少年称之为“教官”。
在叶坚眼中,游戏成瘾仅是表象,往往背后是更深层次问题,比如家庭关系、师生关系,还有就是青春期发展的问题,如早恋的问题,“这次出院有一个学生,学霸型的,班上有个女孩子喜欢他,但是班主任很粗鲁地处理了,把他俩调开。他就变得讨厌班主任,继而导致学习提不起兴趣,成绩下降,后来就待在家里玩游戏,导致游戏成瘾。”
戒瘾最重要的是防复发
两个月的最后阶段治疗是回归期,这个阶段家长会住进医院来,和戒瘾的青少年一起生活。小坤的爸爸在治疗期间的最后一个星期住了进来。爸爸带了电脑,小坤这段时间才得以看一会电脑。
小坤打开游戏才知道,部分游戏正在对未成年人实行封号,他的账号被封了。不过,他说,经过这段时间治疗后,自己忘了游戏操作的手势和技法了,“不想玩了,什么都记不起了”。
两个月的治疗真的有效吗?叶坚认为,目前最大的效果能看到的就是父母和孩子的感受,在出院仪式上,从孩子自身上看,确实有很大的改变,“效果也不用太怀疑”。不过,叶坚称,“戒瘾最重要的是防复发。”在出院后,他们对收治的青少年有长达半年的随访期,而目前最早出院的还远没到半年,最终效果还待观察。
出院后的两天,小坤就要重返学校。学校可能会斟酌情况,让家长选择他要不要留级。他已经跟爸爸约定好了,以后的每个星期五和星期日,限定这两天让他每天玩两个小时电脑或手机。
“出院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登录QQ,看下同学怎么评论我。”小坤说,“因为我消失了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