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
做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出头人
来源: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51 发布时间:2019-06-14
上学后,孩子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多。和同学相处的时间变长后,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一些摩擦。对于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能做到坐视不管吗?家长该如何介入孩子间的哪些矛盾?怎样介入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呢?广州的家长、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
小学同学相处模式:上一刻吵,下一刻好
海珠区宝玉直小学的朱老师说,经常会看到小学生间上课前还闹得不可开交,但下课后,大家就亲密无间地玩到了一起,忘记之前的矛盾和不快。这就是这个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点,而且这种从闹矛盾到重归于好的过程中,能锻炼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提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过程,也是人生的一个成长过程。
朱老师表示,一般情况下,孩子之间闹点小矛盾,老师都会尽力让孩子自己解决,有的孩子解决不了会找老师,老师一般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小小批评一下有错误的孩子。如果出现比较大的矛盾,如打架并造成外伤的情况,先由老师和学校、家长进行调解、协商,如果协商解决不了的,也可以走法律程序。
大多家长这样应对:不同程度矛盾解决方法不同
接受采访的家长大多表示,会根据事情的程度决定是否介入。90%的家长认为,孩子遇到小问题还是要交给孩子自己解决。
越秀区的家长李先生认为,一般情况下,孩子与同学出现一些小矛盾,要不自己解决,要不老师协调。需要家长出面时,老师会通知家长。遇到孩子向家长求助的时候,李先生的做法是,先把所有问题都搞清楚之后,和孩子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后教给他解决方法,然后让他自己去解决。
而荔湾区的陈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她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学发生纠纷,在不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家长不应该介入,应该交给孩子自己处理矛盾。陈女士认为: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成年人的世界很复杂。所以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最好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心理咨询师提议:多培养孩子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
陈女士认为,如果家长介入,出于呵护自己孩子的心态,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结果受批评的孩子会感到委屈,被偏袒的孩子会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可以被原谅甚至被偏袒的,以后还会这样行为。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陈女士说,孩子和同学、玩伴出现矛盾,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挫折经历,这种挫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家长的介入可以解决一两次具体的矛盾,却改变不了孩子在群体中的处境,以后孩子也会面对这样的问题,那时该怎么面对呢。家长应该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解决人际交往中矛盾的能力。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而国家二级心理医生陈佳认为,家长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导师。所以,在学校的环境下,家长们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要保持理性克制处理。首先,可以找到冲突的当事人,在老师的协助下了解情况,并进行处理。同时,面对强势的学生和家长,可以以事论事。可利用心理学中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情境、感受、需求,建议。而面对学校里产生的暴力、欺凌、性侵、敲诈等现象,对这类孩子要进行行为心理矫正。家校联动,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纯净环境。
老师告诉你,介入时机和方法有讲究
面对孩子在的矛盾,家长该出手时也要出手。那怎样介入会比较好呢?介入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记者采访了亚运城小学高级教师黄老师、石岗小学德育主任曾老师,他们给出了一些建议。
老师提议:这些情况家长要介入?
●打架出现受伤现象的时候。
老师和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到暴力,如打、踢、咬等,明显有人会受到伤害,老师和家长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黄老师表示,“家长不要马上呵斥进攻者,而是先救出并安慰受伤的孩子,再过问情况。如果自己孩子受伤了,应该了解清楚事情前因后果和孩子的意愿再找对方家长追究责任。”
●孩子主动说被同学欺负时。
黄老师认为,孩子回家跟父母说自己被欺负的时候,家长应该要引起注意,一般情况孩子受到伤害以后他才会跟老师和家长说。如果孩子总会说自己被欺负,或者经常和某些同学闹矛盾的时候,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孩子总是愁眉苦脸不开心时。
石岗小学德育主任曾老师提到,有些性格比较内敛的孩子,遇到问题不知怎样解决时,会藏着掖着,不会立刻反映给家长和老师,但是他们会因此而不开心、担忧或者恐惧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价值观要主动询问表示关心,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秘密,主动表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自己孩子是易惹事一方时。
事实上,矛盾通常都不是一方孩子单方面的错误。曾老师提醒,除了避免自己孩子受欺负外,家长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是经常欺负别人、惹是生非的那一方,要注意教育自己的孩子控制情绪。
老师建议:家长怎样介入比较好?
●让孩子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不喜欢家长介入自己和同学们自己的矛盾。所以在一些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家长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曾老师说,孩子独立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往往能锻炼他们的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导孩子人际交往的规则。
黄老师表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家长要教育孩子交朋打招呼时要有礼貌,要尊重别人;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能争抢或者自己说了算;玩游戏的手要尊重游戏规则,不能耍赖。”
●理性介入,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到孩子自己无法解决,要向父母寻求帮助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老师联系对方家长见面,沟通时要心平气和、控制情绪。”黄老师说,有些家长一见面就开口互骂,甚至动粗,这反而是害了孩子的,他们看到这情景会很害怕,以后会以为这就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引导为主,不要过分介入。
曾老师还建议家长,尽量做一个旁观者和引导者,千万不要过分介入。如果对方错了,不要一味指责对方孩子,更不能教自己孩子动手或还手;如果自己孩子错了,不要教孩子逃避退缩或不承认错误,更不要替自己孩子向对方道歉,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古晓彤 蔡晓素 温倩茵
通讯员 谢智菲
小学同学相处模式:上一刻吵,下一刻好
海珠区宝玉直小学的朱老师说,经常会看到小学生间上课前还闹得不可开交,但下课后,大家就亲密无间地玩到了一起,忘记之前的矛盾和不快。这就是这个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点,而且这种从闹矛盾到重归于好的过程中,能锻炼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提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过程,也是人生的一个成长过程。
朱老师表示,一般情况下,孩子之间闹点小矛盾,老师都会尽力让孩子自己解决,有的孩子解决不了会找老师,老师一般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小小批评一下有错误的孩子。如果出现比较大的矛盾,如打架并造成外伤的情况,先由老师和学校、家长进行调解、协商,如果协商解决不了的,也可以走法律程序。
大多家长这样应对:不同程度矛盾解决方法不同
接受采访的家长大多表示,会根据事情的程度决定是否介入。90%的家长认为,孩子遇到小问题还是要交给孩子自己解决。
越秀区的家长李先生认为,一般情况下,孩子与同学出现一些小矛盾,要不自己解决,要不老师协调。需要家长出面时,老师会通知家长。遇到孩子向家长求助的时候,李先生的做法是,先把所有问题都搞清楚之后,和孩子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后教给他解决方法,然后让他自己去解决。
而荔湾区的陈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她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学发生纠纷,在不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家长不应该介入,应该交给孩子自己处理矛盾。陈女士认为: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成年人的世界很复杂。所以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最好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心理咨询师提议:多培养孩子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
陈女士认为,如果家长介入,出于呵护自己孩子的心态,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结果受批评的孩子会感到委屈,被偏袒的孩子会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可以被原谅甚至被偏袒的,以后还会这样行为。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陈女士说,孩子和同学、玩伴出现矛盾,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挫折经历,这种挫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家长的介入可以解决一两次具体的矛盾,却改变不了孩子在群体中的处境,以后孩子也会面对这样的问题,那时该怎么面对呢。家长应该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解决人际交往中矛盾的能力。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而国家二级心理医生陈佳认为,家长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导师。所以,在学校的环境下,家长们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要保持理性克制处理。首先,可以找到冲突的当事人,在老师的协助下了解情况,并进行处理。同时,面对强势的学生和家长,可以以事论事。可利用心理学中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情境、感受、需求,建议。而面对学校里产生的暴力、欺凌、性侵、敲诈等现象,对这类孩子要进行行为心理矫正。家校联动,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纯净环境。
老师告诉你,介入时机和方法有讲究
面对孩子在的矛盾,家长该出手时也要出手。那怎样介入会比较好呢?介入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记者采访了亚运城小学高级教师黄老师、石岗小学德育主任曾老师,他们给出了一些建议。
老师提议:这些情况家长要介入?
●打架出现受伤现象的时候。
老师和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到暴力,如打、踢、咬等,明显有人会受到伤害,老师和家长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黄老师表示,“家长不要马上呵斥进攻者,而是先救出并安慰受伤的孩子,再过问情况。如果自己孩子受伤了,应该了解清楚事情前因后果和孩子的意愿再找对方家长追究责任。”
●孩子主动说被同学欺负时。
黄老师认为,孩子回家跟父母说自己被欺负的时候,家长应该要引起注意,一般情况孩子受到伤害以后他才会跟老师和家长说。如果孩子总会说自己被欺负,或者经常和某些同学闹矛盾的时候,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孩子总是愁眉苦脸不开心时。
石岗小学德育主任曾老师提到,有些性格比较内敛的孩子,遇到问题不知怎样解决时,会藏着掖着,不会立刻反映给家长和老师,但是他们会因此而不开心、担忧或者恐惧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价值观要主动询问表示关心,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秘密,主动表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自己孩子是易惹事一方时。
事实上,矛盾通常都不是一方孩子单方面的错误。曾老师提醒,除了避免自己孩子受欺负外,家长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是经常欺负别人、惹是生非的那一方,要注意教育自己的孩子控制情绪。
老师建议:家长怎样介入比较好?
●让孩子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不喜欢家长介入自己和同学们自己的矛盾。所以在一些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家长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曾老师说,孩子独立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往往能锻炼他们的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导孩子人际交往的规则。
黄老师表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家长要教育孩子交朋打招呼时要有礼貌,要尊重别人;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能争抢或者自己说了算;玩游戏的手要尊重游戏规则,不能耍赖。”
●理性介入,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到孩子自己无法解决,要向父母寻求帮助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老师联系对方家长见面,沟通时要心平气和、控制情绪。”黄老师说,有些家长一见面就开口互骂,甚至动粗,这反而是害了孩子的,他们看到这情景会很害怕,以后会以为这就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引导为主,不要过分介入。
曾老师还建议家长,尽量做一个旁观者和引导者,千万不要过分介入。如果对方错了,不要一味指责对方孩子,更不能教自己孩子动手或还手;如果自己孩子错了,不要教孩子逃避退缩或不承认错误,更不要替自己孩子向对方道歉,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古晓彤 蔡晓素 温倩茵
通讯员 谢智菲